“靘雾山山神不小心打翻了彩虹的颜料盘,山上一下子就有了颜色。华农”
7月13日至26日,支突之旅华南农业大学“启航创意写作营”青年突击队深入清远市阳山县城北小学,击队开展为期两周的为名公益支教活动。19名华农学子以方志文化为纽带,儿童将地方志资源转化为诗歌创作素材,开启为90名乡村儿童开启了一场“把故乡写成诗歌”的把故文化启蒙之旅。
启航创意写作营抵达阳山县城北小学
方志入诗:让乡土成为创作源泉
教学团队深度挖掘《阳山县志》等地方文献,将文婆山、成诗创作大雾山和靘雾山三座姐妹山的华农历史典故、阳山古桥的支突之旅自然风貌等地方特色文化融入课程设计。《山神的击队来信》以阳山名山——靘雾山为主角,引导孩子们通过拟人化手法讲述“山神”的一天;《阳山古桥的小小美容师》则结合当地名胜阳山古桥,带领孩子们感受文物背后的人文底蕴,并进一步培育历史文物保护意识。
“我们查阅了清末阳山诗人孔绍尧的《阳山杂咏》,发现了方志入诗的潜能所在。”课程负责人陈炜荣展示学生作品《山神的一天》:“山神用树枝刷牙/用太阳来装饭/他的口袋装着整座阳山”。封存在方志典故里的阳山历史文化,走进儿童诗歌课堂,在童趣想象中重新焕发生机。极富地域特色的诗歌课程,既引导孩子们热爱美丽乡土,也让阳山历史文化得到传承。
《山神的一天》课上,引导孩子们围绕靘雾山进行诗歌创作
五育融诗:构建立体化育人场域
除诗歌主课外,团队创新打造“多维课堂”:戏剧表演课带领同学们领略经典戏剧的魅力,电影课解析《雄狮少年》中的舞狮元素,脸谱DIY融入京剧美学。值日制度培养责任意识,诗歌点评记录成长轨迹,从课内到课外,科学体系与全流程保障,为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筑牢基础。
戏剧表演课上,带领孩子们朗诵经典篇目
“孩子们开始主动询问祠堂对联的含义,追问族谱里的故事。”班主任刘老师观察到,方志教育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,更激发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探究欲。
文脉传承:让诗歌成为文化基因
结营仪式上,阳山县城北小学李校长点赞:“这种将方志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的创新,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新思路。”突击队队长黄佳透露,团队正计划将学生诗歌作品汇总编辑,出版成儿童诗集,并开发相应的文创产品,进一步提升传播度和影响力。
诗歌课上,孩子们认真听讲
从东莞茶山、梅州松口到清远阳山,华南农业大学“百千万工程”突击队持续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路径。当方志典籍里的阳山遇见童真笔触,当丰富的历史文化叩响孩童的心灵,千年文脉在诗歌教育中得以延续,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持久生命力。
通讯员:何键坪 许宇翔
图片:李欣媛 吴晓琳